投書:從烏俄衝突策進臺灣後備制度精實方向

林政榮 2022年03月08日 00:00:00
烏克蘭全民抗敵的意識,打破俄國原有作戰計畫。(美聯社)

烏克蘭全民抗敵的意識,打破俄國原有作戰計畫。(美聯社)

烏俄衝突自2022年2月24日起至3月6日止,至今已經超過10日,也讓各國跌破眼鏡,其原因是烏克蘭與俄羅斯的軍力比相差甚多,再加上俄國採取閃電戰的特別軍事行動,並企圖規劃在3日內將這場衝突結束。然而,烏國領導人展現保國衛民的堅定信念,提高全民抗敵意志,激發男女老少紛紛投入抗敵行列,以及軍事動員16-60歲男性參戰,打破俄國原有作戰計畫,甚至迫使將「核威懾力量」置於高度戒備狀態,使得兩國衝突更加複雜。以下就烏俄衝突對我國後備制度之啟示進行研析:

 

熟悉戰場環境 訓練實戰化與培養獨立作戰能力

    

所謂: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回顧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將軍魯登道夫曾提出「總體戰」之概念,透過動員人民的力量,以軍事、民間、精神和物質等力量,全面參與戰爭。審視烏國對抗俄國這次戰役,真正發揮「全民皆兵」愛國之精髓,諸如:橋梁守護神、老兵精神、國民女兵、烏克蘭英雄、超過6.6萬男性返國參戰,甚至向國際發聲,廣招各國自願人員加入戰鬥等,顛覆傳統作戰模式,成為新型現代化作戰模式。縱使軍力不如俄國,但卻傾全國之力與結合他國之力對抗來襲之俄軍,讓各國刮目相看,改變對烏國的看法,甚至提供武器支援與人道協助,以及讓中立國都主動支持烏國。

 

看看他國,想想自己,值得肯定的是,面對嚴峻敵情威脅,我國為強化後備戰力進行組織調整,將原後備指揮部改隷新成立的「全民防衛動員署」,地區及縣市後備指揮部編配作戰區,使「後備動員一體、常後一體」有效接軌。同時,改變過往教召形式,特於今年3月5日試辦為期14天的新制教召,報到率高達99%,展現出「自己的國家自己捍衛」之後備軍人本色。同時,以處處皆戰場、時時都訓練之原則,結合戰鬥教練、射擊、夜間訓練的戰術行軍,有別過往只有熟悉裝備教召型態。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教召走向以完成「結合現地環境實戰化」之戰技準備,並透過熟悉戰場經營與化民力為我力,達到在面對敵人能夠立即戰鬥與各營擁有獨立作戰之能力,以確保臺灣安全。

 

透過熟悉戰場經營與化民力為我力,達到在面對敵人能夠立即戰鬥與各營擁有獨立作戰之能力,以確保臺灣安全。(圖片由軍聞社提供)

 

以敵為師,強化我國不對稱之應戰能力

   

孫子日:「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常言道,作戰最佳行動方案,就是以敵為師,知彼知己,才能夠出奇制勝。檢視中共於2021年8月20日經「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修訂《兵役法》,將原有的12章74條,修訂為11章65條,並明確兵役登記、平時徵集、從青年學生中招收的學員、戰時動員、退伍軍人安置等內容,其修訂背後之原因、意涵及對我國之省思,這是值得關注。綜合分析中共修訂《兵役法》其最大差異是改變過往兵役制度,從原有的「義務兵與志願兵相結合,民兵與預備役相結合的兵役制度」,調整為志願役作為主要兵源,實施「以志願役為主體,義務兵為輔之作戰規則」。這不僅有助於共軍走向國防現代化與精兵化政策,以及刻意低調隱匿民兵的角色功能。另外,不變的是「一黨專政與槍桿子出政權」,透過新制法規,擴大習近平對軍隊的控制權,並替「二十大」的連任提前布局。除此之外,中共於2022年3月5日公布最新國防預算高達6.4兆臺幣,較去年成長7.1%,更是我國17倍以上。因此,面對中共軍力與軍費持續擴大威脅,我國必須強化不對稱作戰之應戰能力,在有限的軍事預算下,建構打造「刺蝟戰」之策略,讓共軍打不下,以阻止戰事發生。

   

綜言之,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有戰力才有和平」,和平不可寄望於敵人的仁慈。因此,本文提供精進後備動員之建議:首先,可透過現行全民國防教育,實行愛國扎根計畫,由全民國防專業老師至國中小教育建立敵情觀念,強化國家認同意識。其次,為使現行4個月的役男提早適應作戰環境,可在役期結束後,直接至後備部隊進行首次教召,除熟悉未來作戰場景之外,並可驗證新訓單位所學,以及結合最新單兵武器使用,例如:刺針、標槍飛彈等,培養與現役部隊一樣,擁有隨時能夠應急作戰能力。最後,擴大後備部隊心戰文宣能量,除了能打戰之外,更需要培養專業文宣與新聞敘事能力的人才,從烏俄衝突除了看到烏國高度抗敵意識之外,更打出一場漂亮的宣傳戰與心理資訊戰,將最新戰場景況與心戰運用作為,透過媒體、網路力量,振奮烏國軍民士氣,並贏得民心與世界各國的認同與支持。因此,為了遏制中共武力威脅與利誘,我國必須透過有形與無形之綜合戰力,充分展現後備堅強戰力,以預防突發戰事發生。

 

※作者為國防大學共教中心教師/中校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