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攜手調停烏俄戰事 合乎國家理性和利益

湯名暉 2022年03月20日 00:00:00
中美會盟各國於上半年畫下烏俄戰事的休止符,實合乎國家理性,符合各方利益。(美聯社)

中美會盟各國於上半年畫下烏俄戰事的休止符,實合乎國家理性,符合各方利益。(美聯社)

烏俄戰事至今已近一個月,如何牽動國際體系與地緣樞紐是否發生變化,成為歐亞大陸兩側國家高度關切的議題。離岸平衡的美國、直迎衝突的歐洲、搖擺觀望的中國、不甘寂寞的印度,以及身陷當局的俄國,合縱連橫所牽動的權力與關係的雙重平衡,呈現以中美關係為主的「歐亞五霸」體系結構。

  

但以國力觀之,當前以美國為最,中國次之,因此被視為最大的潛在挑戰者。美歐雖跨大洋,但具備共同的自由民主價值與文化脈絡,雖偶有經貿摩擦仍具身分認同;俄印南北圍中,俄國輸出印度的武器也大多優於授予中國,印度同時有美俄支援,分散中國注意力;中俄之間既有相近的利益,但陸上邊境長達4,209公里,存有複雜的歷史矛盾。

 

各種關係與形勢的制約,使得中國背無倚靠,好不容易以「一帶一路」遠交歐非兩洲,開展出不同以往地緣政治的新境遇。烏俄戰事若惡化,將使中歐關係蒙上變數,更使中國慎思避免遭受美國與其盟邦於歐亞大陸兩側圍堵。

 

美國整合盟邦 海陸圍堵中俄

 

作為當今「一超多強」格局的美國,面對烏俄戰事引動歐亞大陸兩側的震盪,更傾向以「離岸平衡」思維,聯合盟邦圍堵歐亞大陸可能的潛在挑戰者。美國退出CPTPP後,缺少能與中國平衡地區關係的政策工具,側重以圍堵思維的QUAD制衡中國,使中國不致冒進。

 

今日的美國有賴盟邦同時兼顧歐亞大陸兩側場域,盟邦加強國防投入實為美國所樂見。倘若中俄長期陷入「烏俄戰事」而困於歐亞大陸內緣。即便印度在美俄之間左右逢源,美國於歐陸與印太的權力體系仍大於中俄。

 

歐洲強軍經武 難民問題難解

 

北約的歐洲盟邦持續加強國防預算投入,以符合GDP2%的標準,德國和法國國會一改2020年前的態勢,積極通過特別預算案,德國更宣布將購入35架F-35戰鬥機以及15架歐製颱風戰鬥機。一向避世的北歐國家也一改立場,丹麥宣布提高國防預算至GDP的2%;6月還將舉辦公投,推翻不參與歐盟軍事活動的政策。瑞典國防部長胡爾特奎斯特(Peter Hultqvist)也宣布,將增加30億克朗的軍費,加速瑞典重新武裝。

 

歐洲各國力圖強軍之時,湧入歐洲的烏克蘭難民是自第二戰以來之最,區域團結也面臨歧見。波蘭總統杜達(Andrzej Duda)10日與美國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召開記者會時說:「如果我們沒有得到國際幫助,最後可能變成一場人道災難。」難民正開始對東歐國家構成資源上的壓力,亟需西歐與美國的支援。

 

但英國此前表示,不會為烏克蘭人提供難民身分,美國至今也未有難民收容計畫,長此延續尚未消化的敘利亞難民問題,加之西歐各國既有的社福預算壓力,歐洲各國的財政分配與負擔恐成歧見。戰局惡化將加重歐洲的人道壓力和經濟負擔,歐盟實需要第三方介入調停來爭取時間,方能強軍經武和安頓難民。

 

若放任意識形態主導中俄關係,美國與盟邦之間的價值認同也將更為深刻,中國將更難嘗試解構。(合成畫面/美聯社)

 

中國力求穩定 思考多邊關係平衡

 

中國民間對俄國一面倒的民族主義聲浪雖看似政治正確,然而俄國對中國只是自然資源供應者,但歐盟已成為中國最大的外貿夥伴。今年前2月,中歐貿易比去年同期增長14.8%,達1371.6億美元,比東協雙邊貿易額多5.7億美元,中國的經濟成長動能要能實現5.5%的目標,必然得重視歐盟意見,介入烏俄戰局穩定歐盟市場,才是北京政局穩定的核心利益。

 

若中國深陷立場問題與俄國共舞,勢必使東歐各國重新評估「一帶一路」是否弊大於利,恐遭受歐亞大陸雙頭遭受圍堵。未來若歐洲各國與美國立場更為接近,加強檢核中國對東歐的投資項目內容,經貿上恐淪「為一隻北極熊,失去一片青翠繁盛的森林」。烏俄戰事已傷害中國最重要的軍工科技來源,若在失去歐盟市場或錯過今年簽署「中歐全面貿易協定」的機會,恐怕損失比俄羅斯還大。

 

中俄之間高於國際價格的天然氣管線現在成為俄國經濟的救命導管,中國與歐盟在天然氣問題上同樣被俄國所害,兩地民間都難以為能源付出高昂的費用。中歐雙方基於相同的利害關係,為平抑天然氣價格而調停或介入烏俄戰事實在情理之中,中國雖不若歐洲政治家有選舉壓力,但是力求穩定的「二十大」總不好在經濟問題上持續失血,影響整體政治局勢。

 

中國自損八百 成就「新俄羅斯」?

 

若放任意識形態主導中俄關係,美國與盟邦之間的價值認同也將更為深刻,中國將更難嘗試解構。如今歐亞大陸另一側的日韓兩國已表達反俄聲音,更不樂見中國支持俄國,韓國新政府也表達明確反中,印太多國反中非中國所樂見。中俄若走向同盟一途,美國與盟邦將加強從歐亞大陸兩側的圍堵,恐與俄國淪為「貧窮軸心」,北京重視的「一帶一路」與「中華文化偉大復興」將更為飄渺。為確保事態不會持續失控,中國需要與美國對話,勸說各方回到談判桌,符合中國利益的同時,也給俄國停戰台階。

 

倘若中國選擇支持俄國完結烏俄戰事,地緣政治上最大得利者無非俄國。首先,「一帶一路」將無法透過烏克蘭路徑前進東歐,終將斷軌於中亞與高加索地區。中國若無限制為俄國提供經濟與戰略援助,未達全球外匯儲備體系10%的人民幣系統也將被盧布拖累,最終還要承受俄羅斯的呆帳與國營企業欠款。俄羅斯侵占烏克蘭後可得豐富自然資源和軍事科技,將成為中國的邊防重害,結局將成中國未得寸土釐利,還將養熊為患,莫忘當年江東六十四屯。

 

會盟「歐亞五霸」從中美對話開始

 

春秋時期的五霸要能會盟諸侯,需先以「尊王攘夷」作為義戰名分,恢復遭破壞的國際秩序,重建被侵略者的家國。若要引入現有的外交敘事模式,亦可從人道問題、經濟重建、社會發展等面相進行敘事工程。

 

從權力體系析論,對中國最有利的選擇更不會是一邊倒向俄國,而是以攸關利益的調停者身分平衡美國的離岸平衡戰略,藉由美俄歐的不同距離扮演「關係平衡者」,同時邊緣化印度的立場,實現取各國關係之差,求諸國利益之和,攜手重建烏克蘭。美國總統拜登與習近平3月18日的通話,便隱含背後的歐俄雙方為管理中長期損害,尋求戰事休止的嘗試。

     

雖然中美基本立場迥異,且美國還具有兩面大洋環繞的離岸平衡優勢,但美國作為世界秩序與公共財的最大提供者,維持歐亞大陸關係與權力的平衡仍是利大於弊。美國為顧及歐洲盟邦的時間考量,同樣也使俄國受惠,但歐盟非鐵板一塊,比俄國更需時間整合意見和建構戰略韌性,中美會盟各國於上半年畫下烏俄戰事的休止符,實合乎國家理性,符合各方利益。

 

※作者為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生

關鍵字: 烏惡戰爭 中美 北約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