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嘉宏專欄:政治人物的「人設」會害人

陳嘉宏 2022年07月08日 07:02:00
58歲的林佳龍有一種「不能再輸的壓力」,黨內派系騰出新北市這個人口最多的直轄市給他選,讓他不免有「逼我跳火坑」的危機感。(圖片摘自林佳龍臉書)

58歲的林佳龍有一種「不能再輸的壓力」,黨內派系騰出新北市這個人口最多的直轄市給他選,讓他不免有「逼我跳火坑」的危機感。(圖片摘自林佳龍臉書)

在民進黨雙北市長人選即將底定之際,蔡英文連續兩天約見前交通部長林佳龍做最後的勸進。據稱,林佳龍再度以「準備台北,沒有準備新北」以及「可能擋住其他年輕人發展機會」等理由,回絕蔡的勸進。選舉首重個人意願,林佳龍的說法應該被尊重;不過,若從林佳龍個人政治生涯規劃來看,他這樣的決定令人惋惜。

 

民進黨在這場新北市長選戰並不好打,首先是侯友宜的民調支持度一直維持高檔,即使在恩恩案裡受挫,但要打敗一般的民進黨選將還是綽綽有餘;而中央既已經給民進黨執政,留著一個最大地方諸侯的版圖給在野黨,也符合中間選民對於制衡的認知。林佳龍四年前尋求連任時兵敗台中,讓他有一種「不能再輸的壓力」,黨內派系騰出新北市這個人口最多的直轄市給他選,讓他不免有「逼我跳火坑」的危機感。

 

林佳龍這樣的想法無可厚非,不過,在民進黨裡,選舉從來不只是成敗論英雄。4年前的蘇貞昌回鍋參選新北市敗給侯友宜,沒想到兩個月後竟接任閣揆,還做得有聲有色,成為解嚴後任期最久的行政院長。12年前的蔡英文以黨主席之姿親征新北,雖然敗選,但2年後首度獲得參選總統的機會,6年後終於選上總統。還有16年前謝長廷參選首都市長輸得漂亮,1年多後擊退當時備受看好的蘇貞昌,成為民進黨當屆總統提名人。

 

在政治上,輸未必是輸,贏也不一定是贏,關鍵在於政治人物在取捨之間展現出什麼樣的人格特質。因為怕輸而懼戰,遠不如一場光榮的敗戰;台語俗諺說:「驚驚袂著等,無行袂出名」,其實就是個道理。

 

綠營基層普遍較支持陳時中參選首都,不只在於陳相對高的支持度,更在於他卓越的防疫成績,在過去兩年半形塑了蔡政府堅強的「防護罩」,造就這個政府的高滿意度,所以民進黨支持者普遍有「給陳時中這次機會」的心理。林佳龍單挑台北市長提名,還間或出現質疑陳時中的聲浪,就是挑戰了這種微妙的集體心理。

 

可能源自於黨外時代那種「挑戰威權」、「元帥東征」的事蹟;綠營支持者對於以小搏大,挑戰艱困選區的故事尤為嚮往。林佳龍當年以一個台北囝仔在台中蹲點十年,終於攻克台中市長,其實就是另個寫照。但這一次,林佳龍沒有留在台中臥薪嚐膽,也欠缺為黨在挑戰一個艱困灘頭堡新北市的決心,卻是選擇過去20多年來民進黨機會最好的一次首都選舉爭取提名,自然受到許多支持者的質疑。

 

舉凡政治人物都會有「人設」,「人設」有時候是好的,因為這代表政治人物都自己的要求與期許;但「人設」有時候也會壞事,因為這會讓政治人物疏離掉自己的權力來源,忘記自己從何而來,該往哪裡去。不是所有的政治人物當完立委就要當縣市長,當完五都市長可以當首都市長,當完首都市長才可以去選總統;若把自己的輩份人設當成晉階的路徑,最後往往是害了自己。

 

林佳龍是個質感不錯的政治人物,既有漂亮的學歷,在台中市長任內也展現了他的行政長才與政策規劃能力。已經58歲又是民進黨重要派系領導人的他,可能已經走到自己政治生涯的交叉路口。如果,林佳龍對政治還有極高的熱情,或許可以重新回想那個40歲時到台中打拼,參加地方公祭還被排在里長之後的自己。如果能找回自己從政的初心,選民終究會看到他的努力。

 

※作者為《上報》總主筆

 

關鍵字: 林佳龍 人設 初心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