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喜明:美國為何希望台灣採用「不對稱作戰」

李喜明 2022年09月08日 07:00:00
強調不對稱作戰的「整體防衛構想」,不只是台灣建立自我防衛的能力,以嚇阻中共進犯的最佳防衛戰略;也是美國希望與台灣合作,協助維護台灣安全的最佳策略。圖為光六飛彈快艇發射雄二反艦飛彈。(國防部提供)

強調不對稱作戰的「整體防衛構想」,不只是台灣建立自我防衛的能力,以嚇阻中共進犯的最佳防衛戰略;也是美國希望與台灣合作,協助維護台灣安全的最佳策略。圖為光六飛彈快艇發射雄二反艦飛彈。(國防部提供)

台灣的安全,未來當然會受到美中博弈結果的牽動;然而身為地緣政治兩強角力之下的弱勢者,台灣安全的核心,歸根究柢仍得根植於自我的防衛能力。俄烏戰爭出人意料的戰事發展,讓全球強烈地意識到「嚇阻戰爭」的重要性遠勝過「打贏戰爭」。面對兩岸國防資源極端不對稱的情況,除了有形及無形的戰力以外,此時此刻對台灣而言,正確的防衛戰略顯得比過去更加急迫。

 

烏克蘭在二○一四年克里米亞危機之前,因為疏於國防經營及軍事變革,軍隊基本上是沿襲蘇聯時代的軍事傳統,與現代化軍事體制相較顯得落後不堪,戰力比前蘇聯時代更為羸弱。然而從二○一六年起,經過美國與部分北約國家的協助,在防衛構想、作戰計畫、準則、訓練、裝備各方面,都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革。即便由於國防資源的限制,烏克蘭的大型武器裝備,無論是質或量均遠不及俄羅斯,然而短短的五、六年間,烏軍的實際戰鬥力已有顯著進步。這說明了相對低成本、短時間的軍事轉型與現代化,有可能大幅提升部隊的實質戰力,進而造成敵軍重大傷亡。

 

過去幾年,美國不僅援助了現在廣受矚目的標槍及刺針飛彈,用來執行不對稱作戰的人攜式精準導引武器,更藉此訓練烏克蘭部隊打一場不同於傳統的戰爭。就美國而言,台灣與烏克蘭在政治、外交、經濟層面雖然顯著不同,但同樣面臨實力懸殊的安全威脅,不難推測這是美國目前大力建議台灣推動不對稱作戰的考量。

 

倘若以更務實的角度分析,美國在烏克蘭推動的訓練與作戰準備,並強力建議台灣採納的不對稱防衛構想,基本上就是美國針對「區域性對抗」的最新策略。也就是,除了政治圍堵及經濟制裁之外,軍事方面則以大量低成本的不對稱戰力,搭配「非儎台性」的精準武器與彈藥,再輔以情報、監偵、戰場覺知、電子戰支援、網路攻擊等非接觸式軍事協助,直接、間接消耗敵手的作戰能力,進而削弱其整體國力。

 

這種策略對於美國暨核心盟邦而言,軍事、政治與經濟成本最低,大國之間直接發生戰爭的風險也較低,堪稱是將美國國家利益的極大化,也是最具成本效益的手段。從美國想要持續居於世界領導地位的最高戰略來看,這是符合美國國家利益的最佳戰略。

 

對美國而言,俄烏戰爭驗證了以不對稱作戰模式的代理人戰略,不但能夠有效抵抗強敵的全面入侵,也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然而,從比較宏觀的角度看,美國從二○一四年起對於烏克蘭的援助,可能礙於擔心刺激俄羅斯,始終過於自我設限,實質內容太少也太遲,以至於烏克蘭的不對稱防衛成效,僅限於開戰後加大俄軍的耗損、遲滯其軍事進展的層面,卻未能在戰爭前達到「嚇阻」的戰略層次,這對同樣沒有防衛條約承諾的台灣,應極具參考與警惕的價值。

 

由關渡地區指揮部的機械化步兵營,在淡水河口進行反突擊與封鎖淡水河的操演。(攝影:李昆翰)

 

美國在俄烏戰前明白宣示「不會直接派兵介入」;戰爭爆發後則一再強調「台灣不同於烏克蘭」。為了展現對台灣安全的重視,除了派遣前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穆倫上將(Admiral Michael Mullen)為首的五人國安團隊專機訪台以外,跨黨派的國會議員亦來訪不斷。從這些策略考量及政治舉動,都在明確地向兩岸送出信號:台灣的安全攸關美國的國家利益,美國當然有意願協助維護台灣的安全,但是台灣必須建立強韌的不對稱戰力,才能「嚇阻」中共的入侵。

 

強調不對稱作戰的「整體防衛構想」,不只是台灣建立自我防衛的能力,以嚇阻中共進犯的最佳防衛戰略;也是美國希望與台灣合作,協助維護台灣安全的最佳策略。將防衛台灣安全的方式與其他國家利益相互結合,才是獲得外援的最佳途徑。

 

若摒除外援因素不談,純粹從自我防衛的角度看,中共欲以武力達成統一台灣的目的,目前只有「全面占領」,或「運用軍事威懾、奪取外島、全面封鎖、遠距打擊等手段迫使台灣屈服」等兩個戰略選項。中共目前已經有能力執行奪取外島、遠距打擊等脅迫選項,但由於戰爭、民心之不可預測性,沒有人能夠保證以這類「有限戰爭」的手段,可以逼迫台灣妥協談判,因而可確保台灣屈服的選項,只有全面侵台占領;而「整體防衛構想」的核心理念,就是聚焦於有效反制中共對台灣的全面侵犯,此即為其對台灣安全的核心戰略意涵。

 

※本文摘自《臺灣的勝算:以小制大的不對稱戰略,全臺灣人都應了解的整體防衛構》(聯經出版公司)作者自序。作者李喜明為中華民國海軍二級上將。海軍官校66年班、海軍指揮參謀學院、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畢業。曾任參謀總長、國防部副部長、海軍司令,現任國防安全研究院戰略諮詢委員、臺北政經學院和平與安全中心執行長、美國華府2049智庫客座資深研究員。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