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軍使用海馬斯相當成功,其經驗與教訓值得學習,可作為台灣未來部署的借鏡與參考。(取自Lockheed Martin官網)
在美國軍援烏克蘭超過150億美元武器裝備中,其中最具破壞力的是高機動多管火箭系統或海馬斯(M142 High Mobility Artillery Rocket System, HIMARS)。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密利(Mark A. Milley)表示,海馬斯已經摧毀包括指揮所、彈藥庫在內的400多個俄軍目標,讓俄軍在烏軍猛烈反攻中欲振乏力。
海馬斯是可發射遠程導引火箭的五噸卡車,2022年6月五角大廈在援烏155mm榴砲後六周,開始提供基輔4輛海馬斯。目前烏軍共有26輛先進機動火箭發射車,其中16輛M142輪型海馬斯來自美國,另外10輛較舊美製M270履帶火箭發射車由英國與德國提供。火箭發射車發射導引多管火箭系統(Guided Multiple Launch Rocket System, GMLRS),它是一種由固體燃料火箭作為推力的砲彈,可單發發射或多發齊射。烏軍在烏克蘭東部與南部使用海馬斯大有斬獲,尤其在赫爾松(Kherson),烏軍破壞聶伯河(Dnipro River)上的橋樑,企圖圍困在聶伯河以西的俄軍。
美軍在二次大戰開始使用火箭炮,針對目標發動大面積的飽和攻擊,這種攻擊方式遠比使用多門榴砲齊射簡單有效。韓戰後美軍幾乎放棄火箭炮,一直到1980年代才重新啟動研發,主要對付蘇聯成千上萬可能入侵西歐的裝甲車輛。
這種新武器稱為多管火箭系統(Multiple Launch Rocket System, MLRS),使用布雷德雷步兵戰鬥車(M2 Bradley Infantry Fighting Vehicle)底盤,M270 MLRS特色為將多管火箭儲存在一個彈匣,火箭彈匣自成一個單元,能夠快速下卸變換,不像過去MLRS需要人工一次裝填一枚火箭。火箭彈匣裝置六枚M26無導引火箭彈,每枚火箭彈攜帶644枚小炸彈,能貫穿敵人戰車。
1991年波灣戰爭,美軍首次使用這種子母彈,向伊拉克部隊共發射17,000多枚M26。M26缺點是發射失敗率相當高,這些發射失敗的啞彈,一旦處理不當,反而造成美軍本身傷亡。戰後美軍著手改良MLRS,成為GMLRS。改良的M26有兩種型號,M30為提升子母彈可靠性,M31改為單一彈頭,兩者都是增程型與GPS導引。由於未達到子母彈可靠性要求,M30項目在2013年取消。M31攜帶200磅彈頭,長13呎,直徑9英吋,用GPS信號導引,射程50英里。M31可由M270或M142發射車發射,烏軍用來對俄軍目標發動遠程精準攻擊。
M270與M142另可發射陸軍戰術飛彈系統(Army Tactical Missile System, ATACMS),火箭彈匣裝備一枚ATACMS,射程300公里。未來還能發射精準打擊飛彈(Precision Strike Missile, PrSM),火箭彈匣裝備兩枚PrSM,射程600公里。媒體報導,美國提供烏軍的是GMLRS,而不是ATACMS,避免烏軍攻擊俄國境內目標。
外界質疑,美國援烏武器清單有公開版與機密版,例如美國援助烏軍155mm榴炮與砲彈,武器清單沒有神劍砲彈(Excalibur),稍後事實證明是有。美國援助反輻射飛彈(AGM-88 High-speed Anti-Radiation Missile, HARM),公開說法是提供反雷達能力(counter radar capability)。美國援助海馬斯說法並未直指GMLRS,而是提供海馬斯與彈藥,彈藥包括GMLRS與ATACMS,因此提供ATACMS可能性是存在的。美國這種含糊作法,讓俄軍猜不透,增加其不確定性。
台灣已向美國採購29套海馬斯、84枚ATACMS以及864枚GMLRS,甚至申請採購PrSM,不同射程的彈種齊全。烏軍使用海馬斯相當成功,其經驗與教訓值得學習,可作為台灣未來部署的借鏡與參考。
※作者為國防安全研究院中共政軍與作戰概念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本文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本評析內容及建議,屬作者意見,不代表財團法人國防安全研究院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