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明芳專欄:日本改採緊縮貨幣政策是合理的

蔡明芳 2023年08月05日 07:00:00
日本央行改變寬鬆貨幣政策立場,對於內需的幫助應該遠大於「出口減少」的傷害。(資料照片/美聯社)

日本央行改變寬鬆貨幣政策立場,對於內需的幫助應該遠大於「出口減少」的傷害。(資料照片/美聯社)

日本銀行(日本央行)總裁植田和男在上月28日宣布微調「殖利率曲線管控」(YCC)政策,雖仍把日本10年期公債殖利率上限訂在0.5%,但表示將提高彈性,允許殖利率超過此水準。日本銀行決議維持隔夜利率在負0.1%,但提高超寬鬆貨幣政策「彈性」,特別指出日本10年期公債殖利率從負0.5%到0.5%的波動區間限制僅是參考點,日銀的決議使得市場預期日本長期採取寬鬆貨幣政策的立場將會改變,進而引發日圓未來可能升值的預期。雖然植田和男表示,「YCC政策相關指引的調整不代表要邁向貨幣政策正常化,只是要改善刺激政策的永續性」,但是,放寬央行進行公開市場操作的10年期公債殖利率區間,將會降低日本央行貨幣政策的寬鬆程度降低是確定的。

 

事實上,在2022年年中,日本央行設定的10年期公債殖利率維持在0%左右水準,且容忍其在正負0.25個百分點之間波動,去年12月再擴大為0.5個百分點,當時即引發日圓升值的預期。試想,當日本央行允許公債殖利率波動區間無限大時,即表示日本央行不會進場干預或停止購債的寬鬆貨幣政策,即不再藉由購買公債以放出更多貨幣達到日圓貶值的效果,因此,當日本央行宣布放寬10年期公債殖利率的波動區間時,被解讀為觸動央行採取寬鬆貨幣政策的可能性降低,故會引發日圓升值的預期。儘管日本央行總裁盡力澄清其並未要改變寬鬆貨幣政策的立場,但日本的貨幣政策是否會往緊縮的方向仍值得進一步關注。

 

日本通貨膨脹將改變日銀寬鬆貨幣政策

 

首先,物價的變動仍會是影響日本央行未來貨幣政策鬆緊的重要指標。就日本的物價變化而言,日本5月不含生鮮食品,但含能源品項的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較去年同期上漲3.2%,漲幅雖較4月的3.4%下降,但仍高於市場預期的3.1%。同時去除生鮮食品和燃料因素的「核心-核心」CPI,5月份上漲了4.3%,較4月上漲4.1%為高,是近四十年以來最大漲幅。就6月而言,6月核心CPI年增3.3%,較5月的3.2% 增幅加速,但仍是連續第15個月高於日銀的2%目標以上,但不計食品和能源的「核心-核心」CPI則是年增4.2%,較5月份降低一個百分點。換句話說,日本已經從過去通貨緊縮走向通貨膨脹,且與本專欄「連日本也面臨壓力 別再錯估通膨」在去年討論日本CPI時的增幅更大。

 

維持物價的穩定是各國央行的重要職責之一,隨著物價上漲對民間消費的衝擊逐漸增加,日本央行藉由緊縮貨幣來減緩物價上漲對民間消費影響的必要性也會愈來愈高。

 

其次,更重要的是,日本扣除能源與生鮮食品後的「核心-核心」物價指數大於一般物價指數,即表示通貨膨脹已是普遍的現象,不僅發生在一般的能源與生鮮食品,所有民間消費的產品均已發生通貨膨脹,且漲幅高於能源與生鮮產品的漲幅,因此,若日本央行維持寬鬆政策的方向不變,則日本物價持續上漲的結果也必然會發生,進一步傷害民間消費。這是因為,當市場的貨幣愈多,則每一塊錢貨幣的購買力將會降低,日圓變得更不值錢,故需要花更多的貨幣才可以買到與過去相同數量的商品,即商品價格會上漲。此外,貨幣的貶值也會導致進口成本的上漲,對天然資源與台灣一樣缺乏的日本而言,寬鬆貨幣政策所導致的輸入性通膨將無法避免。

 

再者,雖然日本物價上漲已導致民眾生活成本提高或出國消費的成本提高,但是,日本央行的政策反應,是否如美國聯準會較大幅度的改變來因應通膨對於民眾的傷害仍不確定,這是因為,許多亞洲國家的央行仍會關心貨幣升值對於廠商出口競爭力的影響,但是,在全球經濟表現不佳的此刻,日本央行改變寬鬆貨幣政策立場,對於內需的幫助應該遠大於出口減少的傷害。

 

最後,由日本央行去年至今年七月的貨幣政策宣示可以知道,其殖利率管控的政策與日本物價上漲的方向仍是一致的。由上述討論可知,日本央行採取緊縮的貨幣政策應是確定的,也是較為合理的方向。

 

※作者為淡江大學產業經濟與經濟學系合聘教授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