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明芳專欄:中國企業市值降低 G7「去風險」奏效

蔡明芳 2024年02月11日 07:00:00
在目前中國的法律制度與監控機制下,中國經濟持續衰退的可能性極高。(美聯社)

在目前中國的法律制度與監控機制下,中國經濟持續衰退的可能性極高。(美聯社)

日本經濟新聞報導,美國企業在全球總市值為51兆美元,比2023年底增加1.4兆美元。截至2月2日,在全球總市值中占比達到48.1%。但是,中國與香港合計占全球總市值從2015年6月最高一度近20%,幾乎降至10%。換言之,從中國與香港的企業市值持續降低,除了部分反映中國企業競爭力的衰退外,中國與香港經濟環境的持續惡化也是可能原因。從中國與香港企業的市值衰退可以知道,中國真實的經濟數據與其國務院總理李強宣布去年經濟成長率為5.2%的說法並不一致。

 

雖然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在上月底宣稱中國「有信心、有底氣」鞏固外貿外資基本盤,但是,在中國宣布降低存款準備率並釋出約一兆人民幣後,中國的股市仍然持續下跌,這顯示上述資金並無法從銀行體系進入資本市場。一般而言,當銀行的存款準備率降低時,表示銀行可以有更多的錢可以借出。但是,若市場的投資人或廠商對於經濟前景的預期悲觀,則對銀行的資金需求將會降低。甚至有更多的投資人擔心景氣衰退,將進一步導致企業市值下跌而賣出股票並把現金存放在銀行,使得銀行的爛頭寸增加。在此情況下,一個國家採取降低存款準備率的作法已無法有效讓銀行將錢貸放至資本市場上。這也是為何中國人民銀行宣布降準後,股市仍進一步下跌的原因。

 

寬鬆貨幣政策是許多國家用來對抗經濟衰退時的重要政策工具,但是,中國與其他國家最大的差異在於,中國過去推動的香港送中條例、共同富裕、反間諜法等法令制度的改變,已使得經商環境惡化。若再考慮近期涉及叛國、間諜罪行規定的香港《基本法》第23條立法,則香港對外資的吸引力又將進一步降低。

 

上述法律與監管制度的改變,都是持續破壞市場機制的運作,因此,廠商對於中國與香港的預期報酬均會繼續下降。此時,中國政府使用再多的經濟工具都無法給予投資人或生產者投資中國的信心。換句話說,真正影響中國經濟的原因在於法律與監管制度的改變而非經濟工具無效。

 

除了中國自身面對的經濟挑戰外,在美國聯準會宣布將維持利率區間不變後,許多經濟發展程度較低的國家便會持續支付高額的外債利息。對於外債較多的新興國家而言,面臨的債務違約壓力也會愈來愈大。由於這些新興國家或一帶一路國家對於中國的進口需求仍大,因此,只要這些國的進口需求減少,中國的出口又將會進一步降低,就業需求也會下降,進而對中國經濟產生不力的影響。

 

最後,由上述討論可以知道,在目前中國的法律制度與監控機制下,中國經濟持續衰退的可能性極高。若再考慮高利率對於新興國家償債能力的影響,則中國一帶一路所產生的債務違約可能進一步擴大。因此,中國的經濟與企業的市值持續衰退的可能性極高。中國政府可以利用數字的計算來美化其經濟數據,但是,中國股市的交易結果是無法被中國政府扭曲的。從中國企業市值的持續降低可以知道,中國投資人與七大工業國一樣,正在對中國「去風險」。

 

※作者為淡江大學產業經濟與經濟學系合聘教授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