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某渡假酒店今年10月發生食物中毒事件,追查發現禍首是盤中拿來當擺盤的姑婆芋葉(左),右為芋頭。(彰化縣衛生局提供)
北部某渡假酒店今年10月發生姑婆芋食物中毒事件,2名民眾吃下炒飯後,出現喉嚨刺痛、吞嚥困難等症狀,經當地衛生局調查後發現原來是業者誤用「姑婆芋」葉子當餐盤。食藥署提醒,姑婆芋與芋頭兩者外觀極為相似,民眾可透過「滴水」來確認,而肇事飯店也依照《食安法》要求限期改善。
食藥署今天(1日)指出,近日接獲通報,今年10月有2名民眾到北部某渡假酒店大廳酒吧用餐,食用炒飯約10分鐘後,出現嘴唇、喉嚨刺痛,後續出現吞嚥困難的等症狀,經過衛生局調查後發現炒飯底鋪有鋪墊葉片,採樣鑑定後為姑婆芋。
食藥署食品組副組長鄭維智表示,姑婆芋「全株有毒」,本次飯店餐廳業者,就是把姑婆芋葉子當餐盤,葉子經過切割,會有汁液流出接觸到食材而引發中毒。
鄭維智指出,姑婆芋又稱為山芋、觀音蓮及天荷等,為台灣常見的低海拔植物,姑婆芋與芋頭皆屬天南星科,兩者外觀極為相似,一般民眾較不易辨識。民眾可以透過滴水來辨別,芋頭葉面覆有絨毛,水滴在葉面上會形成小水珠,而姑婆芋表面光滑,水珠無法凝結,在葉子上會分散。
食藥署呼籲,部分有毒植物,即使經驗豐富的專家也難以辨識,且不同種類的有毒植物所引起的中毒症狀不盡相同,輕則腸胃不適,重則傷害中樞神經系統,甚至危及性命。
食藥署呼籲民眾切勿自行採摘或食用來路不明的野生植物;餐飲業者則應確認食材的安全性,並保存相關來源文件,且切勿將有毒植物入菜,亦不得作為食品鋪墊或擺盤裝飾使用。若因食用不明植物出現身體不適的症狀時,應於第一時間儘速就醫,並保留食餘檢體,以利正確診斷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