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AI視角:地球村時代 開發中國家需彌補數位落差

亞茲枚 (Shamel Azmeh) 2018年03月04日 07:00:00

 

亞茲枚 

●英國巴斯大學教授

 

從雲端運算到人工智慧,科技已一步步革新全球經濟運作方式。儘管這些改變為已開發經濟體帶來不少好處,開發中國家卻可能沒跟上這股潮流。

 

若要改善開發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前景,避免不平等現象的進一步擴大,開發中國家的決策者必須嚴肅看待這些變化對國內經濟的影響,以及自身在全球經濟體系的地位。

 

 科技進步有利工廠設在終端市場

 

多年來,「數位落差」一詞被狹隘定義為能否接觸網路。不過今日,它表現在富有國家的企業利用科技優勢強化對全球價值鏈的控制,並從開發中國家所創造出的附加價值中分得較大一杯羹。

 

 比方說,想想近來的創新如何威脅在過去幾十年來持續推動多國發展的出口導向型工業化策略。過去開發中國家利用大量便宜勞動力的優勢,獲得全球製造業更多的訂單,創造就業機會,吸引投資,在某些案例中,甚至催生了更廣泛的工業化進程。

 

現在,科技則提供了另一種可能。透過投資3D列印、機器人和其他非人工具,公司有望將工廠設在更靠近終端市場的地方。愛迪達(Adidas)目前便運用這類技術將專門製鞋的「極速工廠」移往德國與美國。

 

同理可證,當數位科技加速跨境的銷售,保護國內服務提供商變得越來越困難,開發中國家以國內市場為導向的服務也將面臨更激烈的全球競爭。這種轉變才剛開始,但長期來說,恐威脅許多開發中國家所倚重的發展策略。

 

 已開發、開發中國家數位落差擴大

 

鑒於已開發國家及新興開發中國家都在迅速掌握科技創造出的機會,數位落差也在加速擴大中。舉例來說,採取保護工業主義來培育國內百度、騰訊等科技巨獸的中國,目前繼續支持這些公司進一步開發新科技並嘗試擴張全球版圖。

 

 歐盟同樣也透過「單一數位市場」的政策來支持科技投資計畫,並在創業投資、高效能運算和雲端運算等領域提出一系列新制策。

 

事實上,打造「歐洲雲」的計畫已成形,但現階段開發中國家幾乎不存在類似可比擬的架構。我們必須改變這種狀況,但該怎麼做?

  

發展策略制定者常會指貧窮國家無法負擔將資源用在發展數位經濟。這種說法只對一半,不去理會科技帶動的經濟潮流只會惡化問題。

 

事實上,負責制定全國發展計畫的人還應該主動去關注這些趨勢。區域層級同樣有必要去分析這些因科技發生的經濟變化,並設計相關政策一舉掌握其所代表的機會,同時化解伴隨而來的挑戰。

 

以非洲為例,該地持續發展區域貿易連結並提升工業合作的努力,像是非洲自由貿易協定(Continental Free Trade Agreement,CFTA)及非洲2063議程(Agenda 2063),理應也要包括對數位轉型策略的重視。這方面的討論應從歐盟等其他區域的經驗教訓中汲取靈感。

 

這必須在幫助本地公司擴大業務、增強國際競爭力的背景下發生。我們經常看到,非洲新創公司圈內的振奮感掩蓋了挑戰,也就是只把目光放在國內破碎又狹小的市場,而此恐阻礙長遠成功。

 

開發中國家需具備全球化、在地化思維

  

不少開發中國家都已經開始善用數位科技。應用資料統計的農業技術成功幫農夫提高產量,「行動金融」於窮困社區的發展擴大了得以接觸金融服務的人口。但光憑這些創新還是不足以避免開發中國家在全球經濟發展處於落後。若想迎頭趕上已開發國家,決策者勢必得有新工具的加持。

 

開發中國家將會需要國際組織來支持這些工具的投資發展。例如,需要拓展世界貿易組織(WTO)目前針對數位經濟規則的討論,以便將平衡全球競爭環境的策略納入其中。

 

開發中國家有限資源縮減投資數位經濟的空間,要克服這點並不容易。但選擇不處理的代價只會更大。當開發中國家的領袖尋求將自身定位永續成長的國家,他們更應該具備全球化與在地化的思維,也不能忽視科技在形塑明日經濟所扮演的角色。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Closing the Global Economy’s New Digital Divide,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