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嘉宏專欄:打烏賊戰對民進黨很不利

陳嘉宏 2022年09月30日 07:02:00
在野黨透過負面選戰成功地主導議題,民進黨及其支持者自以為在「有效反擊」,但其實是身陷政治攻防,難以凸顯自己的政績優勢。(攝影:王侑聖)

在野黨透過負面選戰成功地主導議題,民進黨及其支持者自以為在「有效反擊」,但其實是身陷政治攻防,難以凸顯自己的政績優勢。(攝影:王侑聖)

長期關注台灣選舉趨勢研究的人都會發現,政黨支持度與當年地方選舉的結果高度相關。政黨支持度越高,贏得當年度地方選舉與縣市長席次越多;反之,則一定輸掉選舉。

 

以四年前2018年地方選舉為例,根據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公布的台灣民眾政黨偏好分布,國民黨在當年的支持度是25.4%,民進黨僅有20.1%,兩者相差超過5%,表現在2018年底的縣市長席次與得票率,國民黨共拿下了15席,得票率48.8%,民進黨僅有6席,得票率39%。在2014年的地方選舉裡,國民黨支持度僅有22.9%,民進黨來到26.7%,當年度國民黨果然僅剩6席縣市長,得票率40.8%,民進黨則拿下13席(不包括他們當年支持的柯文哲),得票率48%。

 

再往前推,2009年的地方選舉,當年國民黨政黨支持度33.9%,民進黨僅有19.5%,國民黨拿下12席(扣除五都),得票率47.9,民進黨僅有4席(扣除五都),得票率45%。至於2005年地方選舉,當年國民黨支持度31.2%,民進黨21.6%,在扣除北高兩直轄市之後,國民黨有14席,得票率51%,民進黨僅有6席,得票率42%。

 

而根據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今年六月所公布的台灣民眾政黨偏好,民進黨支持度是31.1%,國民黨是14%,民進黨勝過國民黨的差距,來到史無前例的巨大,即使把台灣民眾黨的7.8%加給藍營,雙方還是有將近10%的差距。若純粹以趨勢及關連度來估算兩個月後的地方縣市長選舉席次及得票率,藍綠應該各拿下幾席?

 

如果認為這僅是單一數據難以扣連,上週《天下雜誌》公布的縣市長施政滿意度數據也可為佐證。本屆民進黨雖僅有6席(高雄補選再加上一席),但在22席縣市長中,竟拿下冠亞軍,即將連任屆滿的桃園市長鄭文燦更拿下六都第一;至於22席縣市長的倒數六名,除了辭去新竹市長的林智堅以外,清一色都是在野黨。

 

客觀形勢如此,也就不難解析過去幾個月到現在,朝野陣營面對年底地方選舉的策略。以在野黨而言,深知目前自己的政黨板塊與形象上的弱勢,因此幾乎不談地方治理與政見,而代之以不斷地扒糞及攻訐;從兩個多月前首揭林智堅論文案,到質疑陳時中是「落跑指揮官」(資格論),到指稱他是「被黑手操控的魁儡」(人格攻擊),到繼續把過去一年的「疫苗採購黑幕」拿出來冷飯熱炒,其實就是避免與執政者進行大兵團作戰,而想形塑「討厭民進黨」的氛圍。從目前各縣市所呈現的客觀數據來講,這策略顯然相當成功。

 

至於在政黨形象佔優勢的民進黨,既無力提出共同政見與願景,所以反而讓在野黨的負面選戰主導議題。幾次的反擊(如張善政的宏碁研究案、高虹安的論文案)固然止住了對手凌厲攻勢,但深入敵營的後果卻有遭到反包圍的危機。以新竹而言,對手高虹安的正負聲量一起暴衝,事務官出身的沈慧虹若無法適時開拓自己的能見度,結果其實是禍福難料。

 

負面選戰是兩面刃,它可以聚焦議題,在短時間內逆轉聲勢;不過它也可以讓操作者不可自拔,深入敵境而不自知。台北市選戰的「滾床單事件」雖然由局外的媒體人主導,但民眾關注、曝光度極高,陳時中陣營自然必須概括承受。不過,指涉對象並非選戰當事人,加上爆料內容與陳時中形象呈現高度反差,最後果然傷害了陳時中的選情。

 

政黨支持度高表示基本盤堅實,支持者比較願意聽你講話,有捍衛自己支持政黨的動機,民進黨去年的四項公投就是這樣贏的。這一次,在野黨透過負面選戰成功地主導議題,民進黨及其支持者自以為在「有效反擊」,但其實是身陷政治攻防,難以凸顯自己的政績優勢。年底選戰迄今態勢混沌,執政者空有基本盤優勢,卻在多數關鍵選區民調落後,關鍵在此。

 

※作者為《上報》總主筆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