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濠仲專欄:美大選變數之一──選民想很多

李濠仲 2024年05月26日 05:00:00
「這只是一組難以理解的選擇」,應該是距離美國大選剩下六個月,一個適切的註解。(美聯社)

「這只是一組難以理解的選擇」,應該是距離美國大選剩下六個月,一個適切的註解。(美聯社)

對民主、共和兩黨堅定的支持者來說,這次選舉的不確定性應該更勝以往,尤其在雙方相互否定情緒如此強烈的情況下,到今天,民調機構(5月23)FiveThirtyEight的數據,卻繼續呈現誤差範圍內的不相上下(川普41.2%:拜登40.1%),表示過去一段時間以來,即使各自陣營對對方批判的氣力都很猛,仍撼動不了既定的擁護者。《經濟學人》選舉追蹤中心日前調查更絕(5月16日),川普和拜登支持率(平均值)竟然是以45%:45%打平

 

尤其,這段時間我們不只看到多家民調機構讓人目不暇給的數字,還會看到有評論者轉而直接批評「民調氾濫」,強調現在的民調只是特定時刻下的快照,無助選民判斷,「六個月還很長」,最好忽略,語氣重一點,還有說現在拿任何民調數據去斷言未來的人都是傻瓜。但照民主國家選舉經驗,有時愈是強調不要把民調當成水晶球,愈反映了撰文者對當前比分拉鋸的高度焦慮。

 

確實,儘管川普因為被指控刑事重罪面臨了刑事審判,拜登則為加薩戰爭焦頭爛額,但選舉議題仍是流動的,以眼前局勢,恐怕到選舉前最後幾周都有可能因為任何新的變數重塑比賽。這一論述,事實上還是可以從民調獲得佐證。

 

例如,根據蓋洛普民調5月初的調查,發現有71%的美國選民表示,他們對即將到來的總統選舉進行了「相當多」的思考。而根據蓋洛普長期的統計趨勢,選民對選舉的「思考量愈高」與當年大選的投票率往往有相對應關係,即選民想的愈多,表示對選舉愈關注,對選舉愈關注,就有很大機會推促自己投下選票。因此,蓋洛普對「有71%美國選民對選舉想很多」給出的第一個判斷就是,今年投票率可能不低。

 

倘若投票率真的不低,回過頭,當然就有民調專家會據此分析川普和拜登「五五波」可能的發展,包括川普和拜登,究竟誰的隱性選民比較多?未來並可能藉由高投票率決定戰局。

 

但另方面,蓋洛普也不是沒有稍微修正它根據「歷史紀錄」所做出關於投票率的預測,畢竟,今年這場選舉不只是自1956年以來,美國再次出現同一組(民主、共和兩黨)總統選舉的「複賽」,更是82歲對上77歲(雙方當選日)老先生的二度交鋒,倘若參照蓋洛普先前另一份民調,便顯示有近三成美國人認為,無論川普或是拜登都不會成為好的總統,那麼,這一態度就可能反而降低年底大選選民投票的積極性。如此一來,過去關於「選民想很多,表示很關心選舉」的推論,可能就要改以「選民想很多,是否表示很猶豫」觀察了。而既是猶豫,屆時還會積極投票?

 

這一判斷,似乎可另外從4月底皮耶研究中心的調查獲得支持。雖然在類似題目中,皮耶研究中心的數字顯示了選民對2024大選「進行很多思考」的比例(49%),和2020年大致雷同(51%),不過,在回答是否認為「誰當選真的很重要」的跟進問題時,當下持贊同意見的比例,則比去年同期低了5個百分點(2020年為74%,2024年為69%)。更「殘酷」的是,有49%的選民希望如果可以的話,2024大選最好能直接換掉川普、拜登這樣的對戰組合。

 

對一個扮演主導國際秩序角色的國家來說,這一數據未免有些尷尬,因為川普和拜登二度交鋒是一回事,兩人年紀太過老邁是一回事,他們還都代表了過去八年先後履行這個國家總統職務的候選人,所以,外人對川普、拜登的評價再有道理,美國人等於已自我否定過去八年的「美國總統」。那麼,蓋洛普關於本次選民「思考很多」的調查,是不是就有更大機會應該是傾向於「對候選人產生猶豫」,反而不是促成積極投票的因子。

 

美國大選迄今,被劃入的選戰議題,從墮胎權、烏克蘭戰爭的進程、加薩危機、通膨到美墨邊境局勢,以及川普的官司,正常情況下,每一議題的攻防,都是在展露總統參選人應對的優缺點,然而本次美國大選的難題,正在於很難在川普、拜登的二次競爭中,去創造對比各自新優缺點的空間,由此引導選民(除卻兩黨堅定支持者)做出決定,反而有可能眼看高通膨、民主黨分裂、年輕、西語裔、黑人族群支持下降,綜合判斷拜登會輸,然後轉身看到川普,又覺得他怎麼會是替代人選?

 

「這只是一組難以理解的選擇」,應該是距離美國大選剩下六個月,一個適切的註解。

 

※作者為《上報》主筆

關鍵字: 美國大選 拜登 川普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