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斯達:區桂芝老師對「自由」的理解很古怪

盧斯達 2024年08月11日 07:00:00
教師區桂芝在一段抖音短片中講到「甚麼叫自由?西方自由就是個人的人身自由、言論自由嘛。可是中國人也講自由呀」,並舉莊子《逍遙游》為例。(圖片擷取自抖音)

教師區桂芝在一段抖音短片中講到「甚麼叫自由?西方自由就是個人的人身自由、言論自由嘛。可是中國人也講自由呀」,並舉莊子《逍遙游》為例。(圖片擷取自抖音)

無意看到,不時炮轟課綱荼毒青年的台灣中學教師區桂芝,原來有一條抖音短片談莊子,這是自己有興趣的話題,於是聽了,在片中她表示

 

「甚麼叫自由?西方自由就是個人的人身自由、言論自由嘛。可是中國人也講自由呀」,她表示莊子《逍遙遊》就是講精神層面自由,只要得到心靈自由,外在環境就不能束縛你……所以莊子或者道家真的這樣嗎?

 

區師短短幾句,大概也可以理解到中港台文化國粹派對中國古典的理解,是可以不深入。正是因為不深入和臉譜化,才能輕易將古典的事物完全用現代概念來套。

 

中國文化科的記憶考古

 

道家比起儒家,可能難說是天朝統治者和文官的主流,但「我們中國也有好東西」,我們也聽很多。以前香港學生讀高中要必修「中國文化及語文科」。這一科除了考中文能力,就是鍛鍊學生對新儒家的理解。

 

我們要讀新儒家學者的範文,包括唐君毅《與青年談中國文化》、吳森《情與中國文化》、劉君燦《傳統科學的過去,現在與未來》、金耀基《中國的傳統社會》、殷海光《人生的意義》等等。

 

現在回顧,這一科立論是極為傳統和愛國。幾十年前的學者面對中國百年積弱,民族自信心跌到低點,一班學者於是在香港或台灣嘗試建立一套「更新的傳統學問」,讓「中國青年」不要忘本。

 

他們會在歷史或傳說中,嘗試找出「傳統中國文明」比起歐洲更為獨特進步之處。他們或歌頒中國社會的人情觀念,或希望找出中國思想中也有民主、科學、人權觀念。

 

我們讀的時候,也會覺得這一套理想氣味很濃,就像西人以為耶穌是白人一樣。學生拿了高分也不代表會十分認同,因為書中一套與現實太不一樣,但會一定程度理解當時學者面對西洋先進文明在實力上論述上輾壓東方,他們至少想在論述上主張青年不能放棄中國文化和中國身份。

 

極度民國的文教環境

 

香港雖然受英治百多年,但其實我們學的中國史和中國文化,內容是「相當民國」。我們小時候還會遇到很多有學問的中老年長輩,他們西化得很,但也會當然地認為中國從來沒有帝國主義,中國是帝國主義的受害者,the end。

 

如果遇到其他「史觀」,大人也會像區師一樣憤怒和嗆聲。當人們不再絕對相信「三代」是那麼完美,這認識本身就能傷害另一些信眾的感情。

 

道家的激進自由觀

 

區師對「自由」的理解也是古怪,西人現在講自由也不是說字面意思,或一些人說我可以選擇吃蘋果還是西瓜,所以有自由。

 

西人的現代自由,似乎是說他們作為「政治公民」的自由,他們通過憲法、選舉、傳媒和公民監察等手段,限縮了教會、政府或領袖的權力,從而保障了個人和地方的自治權。所以西人的自由總是涉及憲政、分權這些元素。

 

道家的「自由」更加不是「心靈自由」那麼心靈雞湯。老、莊、楊朱時期的道家要求自由,是衝著儒家或所謂「聖人之道」來去解構。他們重精神解脫,但也重點批判外在社會政治環境,並不是那麼人畜無害的遁世學問。

 

極簡而言,道家認為人變得那麼壞,並不是因為人們沒有仁義道德,相反是因為人們學會用仁義道德、大局的名義去驅策人們,「禮」建立起來,反而使越來越多人「脫離自然」。

 

戰國時期十分知名及信徒眾多的楊朱,甚至是抱持更極端取態:

 

「古人損一毫利天下,不與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他表示我完全不會為世界犧牲去做「好人好事」,哪怕只是付出一條毛,我也不,以此表達對聖人之道強制他人的棄絕,還鼓勵其他人也如此。有些人相信只有如此,人才能恢復自然本性,才能恢復被文明剝奪的自由。

 

老子的笑聲

 

因此司馬遷寫《史記》的「老子韓非列傳」也記錄了這個故事:據說孔子曾經問禮於老子,卻遭後者無情嘲笑:「子所言者,其人與骨皆已朽矣,獨其言在耳。」然後又批評孔子本人:「子之驕氣與多欲,態色與淫志,是皆無益於子之身」。

 

道家的確充分談論過自由,而他們很多人會主張要找到「自由」和自然之道,是要一定程度遠離「文明」,棄絕一些被高舉的仁義道德和忠君愛國價值觀。

 

如果我們介紹道家學說給年輕人,說服他們中國人也講自由,那結果可能是適得其反:他們發現中國大部份時間都不能大範圍實踐到道家的理想。因為道家本來也是抗爭的思想。

 

現實中歷代皇帝的權力也是越後越集中。他在認識中國的過程中,中國心不免會受到動搖和解構。

 

作者為香港評論者/作家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