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日本視角:假新聞不可怕! 媒體偏見更危險

濱田宏一 (Koichi Hamada) 2017年11月04日 15:00:00

 

濱田宏一 

●日本經濟學家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特別顧問

●耶魯大學榮譽教授

 

訪談就是場攻防戰。如果一位「無良」訪問者想要挖掘特定答案或觀點,他就會去編輯、操縱甚至改寫訪問對象的話。正因如此,我一直都會仔細閱讀我被媒體引用的言辭,至於電視或廣播採訪,我以為要這樣扭曲原意會比較困難。事實證明,我錯了。

 

節目訪談扭曲原意

 

不久前,日本某電視節目的一位代表要求採訪我。這個節目與一家偏自由派的報紙有關,採訪內容是首相安倍晉三的經濟改革戰略,也就是安倍經濟學(Abenomics)。採訪過程大約一個小時,我的回答被編輯進在工作室錄製的一期專家討論裡。

 

結果和我預想的不一樣。平心而論,對於討論成員否認安倍經濟學的最新成果,認為貨幣政策無法提振經濟,反而可能突然引起惡性通膨的奇怪觀點,我並不是十分震驚。儘管由貨幣政策驅動的低通膨復甦在美國、歐洲和日本進行得十分良好,這樣的說法早已盛行許久。

 

但節目嚴重扭曲了我的原意。我在採訪中強調了安倍經濟學的成功之處。我指出,儘管安倍政府面臨了政治挑戰,強勁的勞動力市場和企業利潤上升都是安倍經濟學持續至今的成果。節目卻只播出了我的採訪兩分鐘,著墨在潛在的政治挑戰,而非安倍經濟學的巨大成功。

 

有偏見新聞更危險

 

近幾年來,人們密集關注「假新聞」(fake news),也就是廣泛傳播完全錯誤的資訊。假新聞通常透過社交媒體或其他線上平台傳播,但我最近的經驗突顯出另一種危險:有偏見的新聞,即策略性編輯新聞,進而支持記者、編輯或節目製作者的觀點。

 

這類報導可能由傳統新聞機構製作,可以帶來嚴重破壞性,對政治領導人尤是如此。毫無疑問,安倍的政治立場很容易受到有偏見的新聞所影響。

 

比如數個月前,安倍在東京都秋葉原區的群眾集會上發表演講。一些聽眾顯然是為了搗亂,不斷地發出噓聲干擾。最後,安倍大喊:「我不是在向你們這群吵吵鬧鬧的民眾演講的!」第二天,他的這番話被廣泛報導,但媒體卻隻字未提群眾的行為,讓讀者以為完全是首相主動向日本公民爆粗口。

 

不實報導沒影響安倍當選

 

日本眾議院調查指控的聽證會報導中,也出現了類似的扭曲現象。前文部科學省事務次官前川喜平(Kihei Maekawa)指控安倍操縱決策過程,協助友人在其經營的大學設立獸醫系。不但安倍本人否認了指控,前大阪大學教授八田達夫(Tatsuo Hatta)和愛媛縣前知事加戶守行(Moriyuki Kato)也作證整個決策過程公平合法。

 

但許多媒體組織,包括兩家大報《朝日新聞》和《每日新聞》持續報導所謂的醜聞,對八田和加戶的證詞隻字不提,前川的指控則不斷長篇幅報導。

 

這類有偏見的報導可以輕易地讓選民反對領導人。對日本來說,幸運的是選民沒有因此被騙。安倍剛在10月22日舉行的大選中獲得壓倒性勝利,輕鬆讓執政聯盟繼續掌權。

 

美國人受偏見新聞影響

 

在美國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了。有偏見的新聞報導對選民有極大的影響力,特別是社群媒體的報導。

 

這也讓政治極端化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尤是如此,他一再抨擊媒體對其政府的報導,不過那常常是錯誤的批評。

 

川普本身就以散播問題新聞有名,絕對算不上媒體偏見的無辜受害人。但當今美國政局確實突顯出,世界各國的選民都需要獲得完整客觀的報導,了解國內和國際的大小事。惟其如此,他們才能真正得到民主制度所要求的賦權,在知情(informed)的情況下,做出攸關群體未來的選擇。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Fake News and Biased News》,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