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德國視角:缺乏經濟成就 梅克爾導致社會分裂

弗拉茨舍爾 (Marcel Fratzscher) 2017年11月17日 07:00:00

弗拉茨舍爾


●歐洲央行前資深經理

●德國智庫DIW Berlin總裁

●德國柏林洪堡大學總體經濟與金融系教授

 

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的基督教民主聯盟(CDU)在9月聯邦選舉獲得多數支持,但這不代表著德國前景已經明朗化。梅克爾與綠黨、自由民主黨尋求結成新執政聯盟,結果如何不但將影響德國在未來4年經濟發展,還將決定德國朝真正開放社會轉型的命運。

 

官僚文化、過度監管致使私人投資疲弱

 

不到一個世代,一度是歐洲病夫的德國轉變為全球經濟強國。事實上,德國目前的經濟成就,與其說是因為執行優良政策,不如說是(特別是歐洲的)有利的外部環境所賜,外部環境保障德國出口強勁需求。

 

平心而論,德國透過重要國內經濟改革才能夠自外部需求取得優勢。但這些改革在梅克爾執政前已開始,在梅克爾12年執政生涯中,基本上沒有實施什麼有意義的經濟改革。例如,國內私人投資一直疲軟,部分是因為服務業過度監管和沉重官僚主義文化。

 

另外,在德國政府向鄰國大肆宣揚緊縮同時,它自己的養老金和轉移支付方面的社會支出卻有所增加,與此同時,其淨公共投資由正轉負。CDU曾經大肆炒作急需的稅收制度改革,最後也沒有落實。而儘管就業率在梅克爾執政時增加,但就業機會創造並沒有成功地縮小勞動力市場中低薪比例。

 

德國人口有20%具移民背景

 

最有可能組成下屆政府的政黨——CDU(及其巴伐利亞姊妹党基督教社會聯盟)、綠黨、自由民主黨,目前正在為如何最好地利用德國巨額財政盈餘取悅各自的選民而鬥爭。不管他們做出什麼決定,德國經濟表現都有望保持強勁,至少在貿易、平衡預算方面是如此。

 

所謂的牙買加聯盟( Jamaica coalition;得名於三個政黨的顏色)的真正考驗在於別處。梅克爾缺少經濟政策方面成就,就用社會變革來彌補。在她的領導下,德國搖身變為今天的開放社會。但同時也是一個日益分裂的社會。

 

目前,8200萬德國人中有大約20%具移民背景,其中500萬是穆斯林。多元文化性反映在德國各地變化中。目前,五分之四的德國人認同伊斯蘭教和同性戀是德國社會的一部分;四分之三對移民和難民的觀點也是如此。德國也是歐洲親歐人口最多的國家。

 

過去三屆政府——由梅克爾領導——對這一轉變居功至偉。批判聲浪指梅克爾是第一位來自保守派社會民主黨總理,因為她採取了許多進步主義政策,同時推進穩定和傳統價值觀。也許她最重要的決定——這幾乎讓她失去了總理寶座,但也許最終將成為她的遺產——是2015年接收了近150萬尋求庇護者並促進他們融入德國社會,儘管她自己的政黨中對此也不乏強烈反對人士。

 

支持兒童權力、推動性別平等

 

梅克爾領導的德國政府還支持幼稚教育和兒童權利,同時還大舉推動性別平等。執行更廣泛、更靈活地進入勞動市場,擴大兒童教育設施普及化,以及金融獎勵措施,成功提高女性勞動力參與率至70%以上,創下工業化國家最高水準。

 

本屆德國政府還實施了大企業董事會必須將30%席位分配給女性政策,並採取了旨在降低性別薪酬差異(目前仍高達21%)的工資透明法。

 

儘管梅克爾不是這些改革的領導者—因為她必須疏離對此持負面態度的本黨成員—但她提供了策略性支援。儘管梅克爾在今年初的同性婚姻合法化投票中投了反對票,—因為本黨不少成員反對該立法——但她熱情地接受了德國聯邦議院的決定,宣佈她希望此次投票不僅促進「尊重不同選項」,也帶來了「更多的社會凝聚與和平」。

 

德國難民政策沒有回頭路

 

說到底,梅克爾彌合社會和政治分歧方面的才能,讓德國向開放社會轉型成為可能。這不是經濟政策,卻可能成為她總理生涯最後、最大成就。從某些角度講,由於梅克爾在2015年所做出的難民政策決定,德國在通往開放的道路上已經沒有回頭路。

 

未來仍有多重挑戰。除與成功融合難民相關的技術和社會挑戰之外,德國各地都需要對伊斯蘭教和更廣義的多樣性更加寬容。另外,還需要家庭和性別政策的進一步變化和改革教育體系。

 

德國仍在爭論這對德國人意味著什麼的同時,當前執政聯盟談判的結果將決定梅克爾的下一屆政府是否能有效面對這些挑戰。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梅克爾將以新德國社會的締造者名垂青史。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Angela Merkel’s New Germany》,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 《大家論壇》德國視角:新政府不應坐等金融新危機爆發

●  《大家論壇》德國視角:梅克爾難以領導分裂的新政府​

●  《大家論壇》德國視角:經濟強盛是對抗極端主義的利器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