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予晞的攝影世界:我把自己的渴望寄託在照片裡(上)

林予晞 2020年11月02日 11:38:00
戲劇演出受到肯定的林予晞,也熱愛攝影,透過照片,她把有聲的言語需求,轉化為無聲的畫面。(林予晞攝影作品/有鹿文化出版提供)

戲劇演出受到肯定的林予晞,也熱愛攝影,透過照片,她把有聲的言語需求,轉化為無聲的畫面。(林予晞攝影作品/有鹿文化出版提供)

這些年來,每天走在路上、坐在車裡,手機滑著,常常感覺得到文字如子彈一般穿過自己的腦袋,訊息在腦裡轟轟作響。人們在說話或書寫的時候,意念真的如實傳達給對方了嗎?

 

Words are bullets, mouth is a gun. 我發現,有時意念尚未抵達,傷害卻先造成了。每次心中有這種感受,就覺得有點寂寞,原來意念也會像五丈原之戰的孔明般,出師未捷。

 

從小我就是個善感,卻又渴望與大家交流感受的小孩,總是很怕對方不明白自己想表達的意思,深怕被誤會,於是很常問人一句話:「你懂我意思嗎?」高中畢業後到美國留學,與台灣的大家有日夜時差,我體會到無法隨時與地球另一端的朋友交流腦中思緒的感受,即使勉強交流了,以結果來說常常都是無效的。(延伸閱讀:鄉民女神林予晞的電玩世界:希望之地在意想不到的反方向

 

不知不覺,我開始把這些情感與交流的渴望寄託在照片裡,將有聲的言語需求,轉化為無聲的畫面。一張照片,就像一顆時空膠囊,等著有人來解讀藏在其中的意念與訊息。

 

回到2020年,無法出門的疫情時間越來越長,家裡的設備也跟著越來越五花八門。一開始只是底片的沖片罐,後來出現巨大的放相機,一不小心弄了個暗房;原本只是帶著一盞棚燈在外拍攝,後來又買第二盞。

 

自拍的林予晞。(林予晞攝影作品/有鹿文化出版提供)

 

慢慢地,這些器材已足發展成一個小攝影棚。家裡越來越像防空洞,庫存應有盡有,也許是個性使然與工作性質,我可以在這個沒有日夜時差的山洞裡足不出戶,照樣過得很適應、滿足。

 

直到某天,我開始回頭瀏覽自己的底片與作品,情不自禁地跌入時光漩渦,一張接一張,一個資料夾又一個資料夾地看下去,回神過來,一整個下午已經消失,我才明白也許嚮往流浪是自己改不了的性格,每當我以為不想再回頭感受流浪的狼狽之時,一股催促著內心探索世界的聲音,又隱隱地在血液裡騷動。

 

我想閱讀異郷的文字招牌,想聽聽陌生語言的叫賣聲;希望此時就在羅馬路邊的階梯坐著,無所事事、看著鴿子;在曼谷昭披耶河的交通船上看著太陽下山,思考晚餐要吃什麼,或是在冰島那月球一般的景色中開著車,播放自己最喜歡的playlist……。

 

透過拍攝,林予晞面對孤獨,也找回自己。(林予晞攝影作品/有鹿文化出版提供)

 

我看到自己在疫情爆發前拍到的一張照片,上面有句廣告標語:「Get ready for a promising future.」(為一個光明的未來做好準備。)我突然懷疑我們還能有什麼更好的未來可以期待?心碎與悲傷的我,還是回頭細數曾經按下的快門。

 

看著遊目所及曾經停留過的風景,我的提問可能永遠都不會有答案。面對眼前那些像是因為泛淚而失焦的景色,我還是鼓勵自己繼續按快門、過片、按快門……讓雙眼輕輕地流浪,是我面對孤獨的凝視,是一種創作的求生意志,是找回自己的儀式。

    

很希望藉由這本小小的攝影集,與大家的心靈有所交流,邀請大家與我一起享受被影像、時間與無以名狀的孤獨感溫柔地包覆著。每個畫面都是邊境異境,也許,我們會在那裡,不期而遇。(延伸閱讀:林予晞的攝影世界:從單眼到旁軸 我悟出的哲理(下)

 

 

 

(文字選自林予晞新書《遊目》,有鹿文化出版)

 

※林予晞:畢業於美國休士頓藝術學院互動多媒體設計系。從空姐轉當演員,以偶像劇《A咖的路》出道,後主演時代大戲《春梅》而大受矚目,2017年以《必勝練習生》入圍金鐘獎最佳女主角,2019年演出金鐘劇《我們與惡的距離》深植人心。熱愛攝影,開過攝影展「時區檔案」,曾出版攝影輯《時差意識》。

 

 

追蹤↠ 上報流行 第一手接收好文資訊
看更多《上報流行》文章

 

 

關鍵字: 林予晞 攝影 遊目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