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崑玉:面對戰爭威脅 台灣人態度比政客更強硬

吳崑玉 2023年11月07日 00:02:00
7成3民眾願意為保衛台灣而戰,顯然台灣民眾在面對戰爭威脅時的態度,遠比政治人物們以為的更強硬。(圖片摘自國防部發言人臉書)

7成3民眾願意為保衛台灣而戰,顯然台灣民眾在面對戰爭威脅時的態度,遠比政治人物們以為的更強硬。(圖片摘自國防部發言人臉書)

美國空軍部長辦公室國際事務台灣與中國事務主任吉米錢(Jimmy Chien,音譯),日前在華府智庫「全球台灣研究中心」(GTI)的「全球台灣簡報」(Global Taiwan Brief),發表題為「與台灣人關於台灣防衛的對話」(Conversations with the Taiwanese about Taiwan's Defense)的專文,談到最近兩個半月駐點台灣的發現。他在各處與民眾交談,發現多數台灣人對戰爭的看法與應戰態度,與媒體上所看到的政治人物發言迥異。他在文中說,他認為約7成台灣人願意挺身為保衛台灣而戰,2成會逃跑離開台灣,1成會選擇投降。這個數字,與國防安全研究院委託政大選研中心在今年3月底的調查相近,該調查指出,在被問到「如果中共真的武力犯台請問您願不願意為保衛台灣而戰」,約7成3民眾表示「願意」,且有8成5的民眾贊成義務役役期延長至一年。顯然台灣民眾在面對戰爭威脅時的態度,遠比政治人物們以為的更強硬。

 

台灣人不怕戰爭,而是不願意當砲灰

 

但吉米錢也點出若干核心問題。大多數民眾都當過兵,卻只是去割草或刷油漆,做些行政事務,缺乏真實的作戰訓練。民眾不是懼怕戰爭,而是不願意去當砲灰,在缺乏裝備與訓練下應戰,或被庸碌腐敗的將領瞎指揮。這也意味著,美軍早已看到台軍的問題所在,問題是要怎麼改變這些困擾許久的問題。

 

吉米錢官階雖僅為上尉,但其職務卻頗特殊。中國與台灣事務主任一職,類似J9,主管心理戰與民事。他在台駐點,應負有情報蒐集與社會調查任務。所以他的專文,也將成為美軍評估台灣自我防衛能力的部份依據。美軍在涉外軍事行動的評斷上,相當重視當地人民的作戰意志,這是由於越戰的經驗。當年美國供應越南無數一流裝備與無數美援,卻多被貪污倒賣,當地軍隊卻不堪一擊。自己下水代打,結果贏了每一場戰役,卻輸掉整場戰爭,同樣的故事又在阿富汗重演一次。因此,台灣到底會像烏克蘭、以色列?還是越南、阿富汗?將是美國是否繼續軍援,協防台灣的重要依據。

 

台灣在重回一年義務兵制之後,應重新思考後備部隊的編裝與作戰方式,組成一種不同於現有常備軍隊的特殊作戰單位。(圖片摘自國防部發言人臉書)

 

吉米錢一文的重點,不只是有幾成台灣人願為保衛家園而戰?更深入涉及後備部隊的裝備與訓練問題,這是個極度現實的「How to do it?」的戰略問題。戰爭這事,不能僅是光著上身喊打喊殺,英勇喊打之前,便須想好要「怎麼打?」「在那打?」「用什麼東西打?」這不是一般軍盲列一列裝備數據與數量就能決定勝負的東西,而是一種「找方法」的過程。就像哈馬斯用地道戰來對付以軍的高科技空襲與重裝甲部隊,實力不足便打不對稱作戰,小米加步槍也不見得打不贏全美械王牌師,問題是你要算清楚,損失的是什麼?目標是什麼?CP值的計算,須與總體戰略目標相結合。例如在台海的防衛作戰中,消耗戰咱們是玩不起的,但一場短促的殲滅戰,「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將來犯敵軍成建制殲滅,也許更能達成「嚇阻戰略」的目的。古寧頭一戰,共軍團級單位成建制被殲滅,讓共軍幾十年不敢跨海作戰,便是一例。

 

台灣後備制度一團亂

 

近日因機緣與以色列朋友相聚,也得到不少寶貴訊息。以色列後備制度之完善,使其後備人力可以在36小時內完成召集並領到裝備,並立即編成部隊上戰場,其制度與技術很值得台灣學習。以軍的召集點,不見得是大型營區,而是分散各區的作戰基地。以軍在義務兵服役時,各部隊編成的番號,就是以後召集與作戰的單位,左右鄰兵與上下官佐不必重新認識熟悉,將能知兵,兵亦知將。而且每個人受的專長訓練為何?召集後就是去該單位報到,擔負其所熟悉的作戰任務,例如飛行員就回空軍報到,裝甲兵就回去開戰車,玩電腦的就回去搞電腦。某些地區守備部隊,就在當地召集,當地分派任務,類似「國土防衛部隊(TDF)」的概念。後勤物流,甚至當地居民的生活所需,都有既定計劃與系統維持,使得居民在戰火中,仍能不慌不亂正常買菜。

 

但台灣的後備制度可說是一團混亂,甚至是一戰時期,把所有人力都當成大頭兵或砲灰那種「填縫劑」使用。舉例來說,某人明明已是中高階的科技業工程師,卻被教召去當步兵,還沒有重裝備火力支援,這就是浪費人才。現代戰爭不光是蹲在戰壕裡開槍拼刺刀,而是需要一整串專業人力組成「擊殺鏈」,從發現目標到擊殺僅需兩分鐘。網上某影片顯示,某兵站在散兵坑裡開槍打得很高興,很英勇,但一兩分鐘內便被迫擊砲彈擊中。如果有專業符合需求的人力,便應分派去處理專業事務,例如有證照的無人機飛手,便該派去飛無人機;電競高手可以組隊去指揮中心或控制站點,操作無人遙控戰具。現代城市小孩愛打電動,那就設計遊戲級的作戰界面與戰具來應對現代戰場,那比教他開槍打人,更具火力與作戰效益。現代社會滿地都是物流車與外送員,他們就是最好的後勤部隊。將軍事需求與社會專長對應結合,而非將所有人打成大頭兵,強迫去適應傳統軍事體制,如此才會使得後備戰力得以發揮,也讓敵軍摸不著頭腦,不知道要如何應對不同的戰法。

 

後備部隊的編裝與作戰方式,組成一種不同於現有常備軍隊的特殊作戰單位。圖為舊型的六六火箭彈,仍是非常好用的單兵武器。(圖片摘自中華民國陸軍臉書)

 

於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不知不覺作起了後備部隊全面變革的千秋大夢。台灣在重回一年義務兵制之後,應重新思考後備部隊的編裝與作戰方式,組成一種不同於現有常備軍隊的特殊作戰單位。例如:後備旅主要擔負守備任務,火力僅及機槍迫砲,那便應發展120迫砲精準導引砲彈,搭配無人機使用。後備旅可以設工兵營,其機具由當地民間徵用改裝,小山貓挖戰壕或配合Hesco防爆牆,可以迅速構築陣地。無人機也可由有證照的無人機飛手,配發彈簧刀無人機或FPV載彈穿越機之類的輕型無人機,編成營級單位,以便日常保養訓練,戰時配發到基層部隊,提供即時火力支援。基層連隊可以配發UGV(地面無人載具),載運50機槍、MK-19槍榴彈、或機砲、反戰車飛彈,以遙控方式作戰,大幅擴張有限人力下的火力密度。後勤系統改為全電腦、全條碼管理,不要浪費時間填報表。機動單位也不一定需要雲豹裝甲車,皮卡、休旅車、或輕型戰術車輛,裝上遙控槍塔,既有基本防護與火力,又好開好使,會開車的馬上就能上手。

 

台灣面對「自由或奴役」的選擇

 

軍方高層常擔心後備部隊搶了主戰部隊的風頭,於是有意壓低後備部隊的裝備與戰力,卻又不能不依賴後備部隊填補戰線空隙,於是造就了現今這種不上不下的窘境。軍方應該重新思考,將後備部隊當成另一個軍種來建軍,抄襲以色列的後備訓練與動員制度,發展與民間專長無縫接軌的專長配置,善用民間既有裝備與資源,組成一支具有高度彈性與戰力的作戰部隊,以期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將來犯敵軍成建制殲滅。軍方不必擔心後備部隊的戰力會超過主戰部隊,舉例來說,MQ-9這種高階無人機,或M1A2主戰坦克,絕非後備部隊養得起的裝備。與其長期陷在主戰裝備與不對稱戰爭中爭論不休,何不讓常備的主戰部隊操作高階裝備,而讓後備部隊擁有微小、精準、大量、易上手的不對稱作戰裝備,形成一種「高低混編」的戰鬥組成?

 

台灣並不需要70%的人提槍上戰場。在約1200萬就業人口中,只需要約5%的人擔負作戰任務,我們便有60萬可用之兵,另外60萬負擔後勤、維修、被服、食物等軍事勤務,再加60萬協助維持後方治安。也就是說,15%的就業人口,約8%的總人口,我們就有約180~200萬人可以支援一場全面戰爭,這樣的兵員數量應該已經足夠。問題不是人力數量,而是有效的運用人力資源,那需要適當的配置裝備,有效的規劃戰區,妥善的分配部隊與火力,而不是整隊人馬排隊上戰場被槍斃。

 

沒有人想要一場戰爭,但當戰爭可能降臨頭上,我們就該做好應戰準備,想好有效的應戰方案。台灣面對的不是「戰爭與和平」的選擇,而是「自由或奴役」的選擇。如果你覺得自己的金錢比郭台銘多,在對岸的地位比李克強高,對習大大的貢獻與恩情比胡錦濤大,那你選擇不要戰爭直接投降,我沒有意見。若無,那就現實點,做好最壞打算,尋求最好解方,準備好應對戰爭,但不放棄尋求嚇阻妥協,也許才是比較現實的方法。

 

套句「讓子彈飛」中張麻子和馬邦德的對話,「想不想掙錢?」「想。」「那就得跪著掙。」「不,我偏要站著掙。」站著掙或跪著掙,都要付出代價,請自己選,然後下好離手。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只有什麼都想免費吃的白癡,小心駛得萬年船哪!

 

※作者為前親民黨文宣部副主任、專欄作家

關鍵字: 後備部隊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