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國家肝病存活率】健保遲未給付肝癌新藥 林口長庚胃腸肝膽科教授林錫銘:符合實證醫學就應納入

邱家琳 2023年06月08日 18:00:00

林口長庚胃腸肝膽科教授林錫銘,同時也擔任台灣肝癌醫學會理事長。(楊約翰攝)

肝癌高居台灣10大癌症死因第2位,已連續42年排行前2名,根據最新癌登資料指出,肝癌的5年存活率退步到10大癌症最後一名。由於肝臟沒有神經、是「沉默的器官」,早期肝癌幾乎沒有症狀,通常是在定期健康檢查中發現,等到患者明顯感到身體不適時,大多已經是中晚期,此時很難開刀切除腫瘤,治療相當不易,預後也多半不好、存活率低。

 

但隨著醫療科技進步,肝癌治療藥物不斷突破,也為病友帶來一線生機。據了解,晚期肝癌病友在使用免疫合併療法後,腫瘤縮小的機會達3成,存活率明顯提高,藥物耐受性較佳、副作用較少,只是健保未納入給付,病友做一次治療要花20萬元,每兩週或三週治療一次,價格相對高昂,造成沉重的經濟負擔。

 

林口長庚胃腸肝膽科教授林錫銘表示,在過去,晚期肝癌的存活時間大概一年左右,近幾年來,晚期肝癌出現標靶治療、免疫治療、合併療法等效果不錯的治療方式。其中,免疫合併療法的副作用較少、藥物耐受性佳,能延長晚期肝癌的存活率,病友可以多活兩年,甚至到三年,對病友的生活品質也沒有太大影響,應盡快納入健保,讓更多晚期肝癌病友得以治療。

 

針對免疫合併療法無法納入健保的原因,林錫銘分析,在醫學上,預防重於治療,B型、C型肝炎是肝癌的好發族群,在肝癌發生前先預防,可減少後續肝癌發生,因此健保優先納入給付,但歐洲、美國與亞太各國都已經將免疫合併療法納入肝癌治療指引,日本與韓國也納入健保給付,台灣肝癌醫學會今年也更新肝癌診療指引,健保應盡快納入給付,跟上時代潮流。

 

「有部分專家考量肝癌的治療反應率(Response rate)比其他癌症低、對健保財務衝擊高,因此不納入健保給付,這是不對的。」林錫銘指出,每個癌別狀況不同,乳癌、肺癌等其他癌症的治療反應率較高,肝癌相對較低,最高約有30%,但肝癌病人仍有治療權益,不可以因此將肝癌剔除在外、犧牲他們。

 

林錫銘也呼籲,政府的決策要有原則,只要符合實證醫學、國際肝癌治療指引,就應該納入健保給付。實證醫學指的是進行過全球大型臨床試驗,透過隨機對照,證實使用該藥物後,比沒使用時來得有效,而免疫合併療法不僅做過全球大型臨床試驗,已證實有效,也經美國FDA核准,台灣沒道理不納入。

 

在肝癌治療策略上,歐美國家以標靶藥物、免疫合併療法等全身性治療為主,台灣除了藥物治療、免疫合併治療外,還有在適當的時候加上栓塞治療、放射治療、肝動脈化療、射頻消融與微波消融等局部治療的優勢在。對此,林錫銘認為,只要全身性治療適當加上局部治療,對於肝癌病人的存活率就能大幅改善。

 

「台灣在B型、C型肝炎的防治上,是很多國家望塵莫及的,但目前還缺少最後一塊拼圖,若台灣可以提升晚期肝癌存活率,將成為世界的典範。」林錫銘表示,免疫合併治療後,再透過局部治療處理,約有10-30%病友的腫瘤會完全消失,未來甚至不必進行治療或服藥。國際將晚期肝癌視為可以完全治癒的疾病,這是目前最新的觀念,希望台灣未來也可以朝此方向努力。

 

林錫銘接受上報專訪,他認為台灣應跟上國際潮流,盡快將免疫合併療法納入健保給付。(楊約翰攝)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