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危機視角:全球共同因應公衛難題 相互責備無益還很危險

歐尼爾(Jim O'Neill) 2020年05月05日 07:00:00

 

 

歐尼爾

 

● 英國前財政大臣

● 高盛資產管理前董事長

●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榮譽經濟學教授

 

 

沒有人能否認中國官員在2020年年初掩蓋疫情爆發是一個很糟的誤判。但是任何仍然執著於中國的失敗而不是努力尋求解決方案的人,事實上在犯相同的錯誤。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舊稱武漢肺炎)危機的到來,有關中國在疫情中扮演的角色的爭議也越來越多。

 

根據已知的情況,中國官員明顯地在(2019年)12月下旬至(2020年)1月初犯了一個重大錯誤,當時他們試圖阻擋新冠病毒在武漢爆發的消息,甚至阻止試著警告大眾的醫護人員。

 

即使中國的領導者成功解決這次的危機並採取適當的措施防止疫情在未來爆發,他們也必須承擔這些錯誤。

 

讓人不明瞭的是,為什麼其他國家認為繼續提及中國當初的錯誤能給予他們利益,而不是去尋求解決辦法。對於許多國家的政府而言,指名和羞辱中國似乎是一種轉移注意力的策略,使他人不去注意這些國家自己也缺乏準備。

 

同樣令人擔憂的是,對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的批評越來越多,尤其是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曾抨擊該組織似乎未能追究中國政府的責任。

 

現在全球的首要任務應該是對疫情所引發的公衛和經濟危機做出全面且完善的應對,這種相互責備不僅無益還很危險。

 

在全球和國家的層級,人們都該竭盡所能加快開發出一支安全又有效的疫苗。開發的同時,也要一起更加努力部署必要的診斷和治療工具,以控制現在的公共健康危機。

 

鑑於沒有其他全球的衛生組織有能力應對這種大規模的疫情,無論某些政治領導人是否願意,世衛組織將始終是應對的中心。

 

在我擔任英國的獨立《抗菌素耐藥性評論》(Review on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主席期間,我曾經與世界衛生組織交涉。

 

我可以說,它與大多數大型官僚國際組織相似,例如國際貨幣基金(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世界銀行(World Bank)和聯合國(United Nations)一樣,它的思考模式不是特別活潑,也不會傾向跳脫框框思考。

 

但是,與其在一旁惡意攻擊這些組織,應該努力改善它,在當前的危機中,應當盡一切努力幫助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貨幣基金在全球的應對中扮演有效的領導角色。

 

正如我之前所說,國際貨幣基金應該擴大其第四條(Article IV)年度評估的範圍,將國家的公共衛生系統納入,因為這些是關鍵因素,決定一個國家能否預防或至少處理像現在正在經歷的危機。

 

我甚至曾向IMF的官員們提出這個想法,但被告知這種報告不屬於他們的職權範圍,因為他們缺乏相關專業知識。

 

他們的回答在當時不夠好,在現在肯定還是不夠專業。

 

如果國際貨幣基金缺乏評估公共衛生系統的專業知識,它應該去習得這些知識,新冠肺炎危機充分凸顯健康和財務間沒有區分,這兩個政策領域連結緊密,故應予以對待。

 

在評估現今的國際社會對健康經濟危機的對策時,很明顯的對照情境是2008年的金融危機。

 

所有人都知道,金融危機始美國不穩定的房地產泡沫,由於美國缺乏國內儲蓄,房地產泡沫由外幣儲蓄組成,所以當泡沫最終破滅時,許多其他國家遭受的傷害比美國來的還大,就像這次疫情為部分國家帶來的打擊比對中國造成的打擊要嚴重得多。

 

然而,儘管危機帶來的傷痛依然清晰可見,世界上沒有多少國家試圖針對美國,將其視為造成大規模破壞性房地產泡沫的唯一國家。相反的,許多國家歡慶美國經濟近年來恢復持續成長,因為世界其他地區都能受益於美國強大的經濟體。

 

因此,與其採用雙重標準並針對中國無疑犯下的大錯誤,我們不如思考中國可以教我們什麼。

 

具體來說,應該專注於更加了解中國如合使用科技和診斷技術來保持(表面上)很低的死亡人數,並且在疫情爆發後的數周內恢復部分的經濟。

 

而且,為了自己,人們還應該思考中國該採取什麼政策才能重返6%的(經濟)年成長率,因為中國經濟無疑的會在全球復甦中發揮重要作用,如果中國在疫情過後的經濟成長模型能夠實現領導人近年來的努力,增加國內的消費和進口量,那麼人類都會過得更好。

 

 

(翻譯:陳悅翔,責任編輯:簡嘉宏)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Blaming China Is a Dangerous Distraction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