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病病友等不到新藥 生技業者籲健保流程簡化、增加透明度

邱家琳 2022年03月31日 10:00:00
罕病病友於FB社團上表示等不到新藥使用。(截自FB爆怨2公社)

罕病病友於FB社團上表示等不到新藥使用。(截自FB爆怨2公社)

罕病「孤兒藥」因病人數量少、只有零星個案,市場小、研發成本高,造就單價高昂,若沒有政府協助,這類藥品幾乎無法獲利,病友也無法負擔。近日一名網友FB「爆怨2公社」上發文表示,他親友幾年前被診斷出是罕病遺傳性神經病變的其中一位患者,目前危急至無法行走。該疾病在國外終於有了治療新藥,也有病友發起用藥連署並順利通過,只可惜衛福部卻在近期回絕藥物納保的請求,讓他每天活得提心吊膽,深怕睜開眼睛後親人就離開了。

 

「有藥用不得」可說是當前整體罕病病友的困境,根據罕病基金會統計,平均一顆罕藥送入健保後,需花至少30個月以上才會獲得給付。對於如何改善當前大環境給付速度慢問題,上報特別訪談一名生技業者。以他的經驗來看,從申請健保到獲得給付確實如罕病基金會所言,至少要花30個月,甚至有一些藥品花了5-6年也仍未獲得給付,因此當務之急先要縮短與簡化流程。建議健保署能在藥品取得罕藥認定後,先給予臨時性的給付,並同步開始進行健保核價,等藥證取得後立刻生效正式的給付。這樣既可以考量到罕病病患的急迫需求,同時也可以確保政府能就藥品長期療效與安全性做好把關。

 

同時,他認為台灣目前雖有法定的核價機制,但最後的核價結果可預期性較低,整體健保核價的透明度仍有待加強。所有藥的給付在台灣都要來回周旋數次,因為廠商從健保署得到的答案往往都是「整體財務衝擊過大」、「成本效益不明顯」等不明確且模糊的回應,而每次往返交涉都需至少半年以上,這也是為什麼會至少需要30個月才能被給付的原因。建議健保署回到法定的核價機制,讓價格不管是廠商或是政府都可以直接計算出來,以提高健保流程效率與透明度,縮短病友等待時間;同時健保署所稱「成本效益不明顯」的問題,建議徵詢國內各專家後,對目前已經給付的罕見藥品當中,公告當中成本效益明顯的罕見藥品清單,讓罕病病友知道他們已經有更好、更便宜的藥可以使用,不須擔心自己無藥可醫。

 

最後業者提醒道,中國這幾年在罕藥市場上急起直追,近期中國醫療保障局提出了新的罕藥給付系列配套措施,只要符合中國政府提出的資格與價格,罕藥半年到一年內就可獲得給付,大幅透明且明確化給付流程,讓不少廠商改投入中國市場。長期下來,中國極可能替代台灣成為東南亞的罕藥營運中心,後續影響,不能不慎重面對。他認為當前台灣健保的種種議價手段,無非也是為了健全健保財務,然而當各國的給付流程逐漸朝向簡化與透明化,台灣如無法加強給付可預期性與透明度,不僅影響民眾就醫時效性,在兩岸政治敏感環境下,也可能會成為國安危機,政府不得不重新省思。

 

對於罕病用藥困境,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藥品支付科簡任技正張惠萍於上報3日舉辦「國際罕病日─罕藥現況與前瞻座談會」中表示,健保資源真的很有限,目前是朝精準用藥的方式來辦理,讓有限資源做最有效的利用。罕病專款從2005年開始編列,2016年到2020年的專款費用,更從45億增加到77億,約成長11%,健保署也會持續參考國際治療趨勢、臨床試驗與專家意見,來滾動式檢討罕藥的給付規定。

 

 






回頂端